(信息来源:安徽国资)
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阳泉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时强调,要讲好抗战故事,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。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回望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,部分省属企业的前身曾在战火中走出一条产业救国之路,留下珍贵的抗战印记;省属企业职工中的老战士老同志或在前线出生入死,或在后方全力保障,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。
近期,安徽国资推出“省属企业抗战印记”特别策划,带你一起重温那段抗战历史,感受省属企业的红色底蕴和前辈们的爱国情怀,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。今天推出第一期抗战老兵口述史——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当时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”。
抗战老战士寄语:“现在的生活日新月异,但那些在战火里滚过的日子,我一天也忘不了。”
(摄于2015年)
孙殿海,192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,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43年1月,在山东省平邑县七区大井头村参加抗日儿童团;
1946年5月,转为山东省平邑县15团战士。
1959年2月调任安徽省建筑厅机械公司,1990年3月离休。
曾获集体一等功一次,个人三等功一次。
现为安徽国控集团服务保障离休干部。
(前排中间为孙殿海)
十四岁时的红缨枪:儿童团里的家国情
我们村离日军占领的市集只有12里路,“扫荡”是家常便饭。
我至今记得,邻居家的五哥就死在日军的刺刀下。
那时候我才14岁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咱不能看着家园被糟蹋!
(抗战儿童团员在村口路边站岗放哨 图源:新华网)
1943年1月,我加入了村里的抗日儿童团。团里有六七十个孩子,小的才七八岁,大的也就十四五岁。
我们拿着红缨枪或小木棍,在村口盘查陌生人,防止汉奸特务混进来;
有时候揣着鸡毛信,趁着夜色往邻村跑,把情报送到游击队手里;
农忙时帮着种地,闲下来就给乡亲们唱抗日歌。
(抗战儿童团员在查路条 图源:新华网)
虽说我们当时年龄不大,但站岗放哨、传递情报、宣传动员、生产支援,样样都很积极,
因为大伙心里都明白:守卫家园,不分年龄!
(前排左四为孙殿海)
一针一线的军功章:鞋厂里的后勤战
1944年8月,我进入鲁南军区后勤部鞋厂。
鞋厂承担着制作皮鞋、布鞋和皮带的任务,供应给鲁南军区各部队用。
我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做鞋。别小看做鞋,战士们在前线拼杀,鞋不合脚、不耐磨,怎么冲锋?
针脚得织密些、线得拽紧些,一天下来手指头磨得全是泡。
大家心里都憋着股劲:必须让前线冲锋的战士们穿得合脚、走得稳当!
(右边为孙殿海) (前排中间为孙殿海)
电话线连着的生死:话务员的战场
1946年我成了平邑县15团的战士,后来又当上了电话员。
我们的电话站离营地四五十里,藏在山沟里,一旦被敌人发现,根本没活路。
但我不能退,电话线就是部队的“神经”,首长的命令、前线的战况,全靠这根线传递。
我守在电话旁,连呼吸都得轻,生怕漏接一条线,更怕被敌人窃听。
窗户上绑着手榴弹,门后抵着电线杆,随时准备应对特务偷袭。
你要问我怕不怕?我们不能怕,我们必须时刻紧绷一根弦:
保护电话主机!前线战场,枪是战士的命;对我来说,电话主机可是我第二条生命啊!
(前排左一为孙殿海)
我这一辈子,看到了国家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。
高兴归高兴,可我总忘不了那三千多个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
——他们没能看到今天的好日子。
(摄于2025年)
现在的好日子,靠的是共产党的领导、科学技术的发展、文化水平的提高,还有咱们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的团结。当时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,不能忘记历史,以史为鉴,国家才能越来越强。正如老战士所说,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。铭记历史,致敬英雄!吾辈当自强!